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3章 蝮蛇一螫手

大晋衣冠 第3章 蝮蛇一螫手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王导姗姗来迟,其实是刚从式乾殿下朝。来前,明帝语重心长,千叮万嘱,要好言相劝,说服王敦撤兵。

“见过司徒大人”

王导一瞧,惊喜道“这不是名士温峤吗久仰大名。”

温峤谦恭道“司徒客气了,在下只是沾了姨父的光而已。”

“太过谦了,你姨父刘琨乃中朝名士,与祖逖二人闻鸡起舞、击楫中流之故事,传为美谈。尤其是立誓北伐之壮举,鼓舞我大晋军民之雄心,可敬可佩你追随刘琨,立下功业,自然也是名播江左。”

温峤腼腆一笑,高声赞道“司徒大人谬赞了,比起司徒大人新亭泣泪之豪情,简直是萤光之于太阳。”

这么一捧,王导笑逐颜开,颇为自矜,对温峤瞬间起了好感

那是在南渡之初,晋怀帝噩耗传来,南渡士人无不伤心落泪。每到暇日,常至京师之南的新亭饮宴。一次聚会时,同座之人叹道“风景和往昔一般无二,江山却换了主人。”众名士皆伤心落泪。王导肃然而立,斥道“我等当效刘琨祖逖,誓死北伐,中兴大晋,怎可如楚囚一样作丧国之奴”众人听罢,皆收泪致歉。

今晚的宴席上,核心人物王导腹中已有乾坤,刚一落座,一席话便浇灭了王敦的热情

“诸位,当今圣上励精图治,招徕八方。这些日子北方遗民携家带口,渡江而来,既得以幸免胡人荼毒,又能大增朝廷的兵源和民力,一举两得。还有,趁赵王石勒和匈奴人争战之机,不少中朝贤才据说也悄悄南奔。这样一来,群贤毕至,大晋中兴有望啊”

钱凤等人听闻,差点没背过气去,这番话无疑是三九天兜头一盆冷水浇下。

王敦没好气,还得请他并排坐下,嗔道“你姗姗来迟也就算了,还扫了大家的兴致,罚酒三樽。”

王导摆摆手“酒就免了,堂兄你旧疾在身,也少饮些。对了,既然来了,为何不参见圣上”

“他无情无义,还让我去参见他没带兵入宫就算给他面子了。”

王导不动声色,环顾左右,继而微笑道“大将军这是喝多了,诸位不必当真。来,本司徒以茶代酒,敬诸位一樽。”

王敦很尴尬,又不便发作。王导虽然为弟,谋略却远胜自己。而且在王氏一族,众子侄都唯他命是从。如果没有他的支持,自己是没有胜算的。而他进来这一番话,先声夺人,堵住了众人之口,态度已经十分明朗,他不赞成自己这次无来由的发兵。

看来自己只能灰溜溜回去了。不过,王敦还不死心,还要和他再密商一番,掌握朝廷的实情,以定夺今后的举止,才肯罢休。

酒宴散尽,在王敦书房,兄弟二人掩上房门,悄悄密谈

“堂弟,你这朝三暮四的,连我都糊涂了。清君侧是你的主意,让我退兵也是你的主意,这次又当众反对我动兵,却是为何”

王导低低埋怨道“你到现在还不明白一个道理。”

“什么道理”

“我支持的不是你,反对的也不是你”

“此话怎讲”王敦心里不安,疑惑道。

“你我兄弟是进是退,事关整个王氏家族,于家族有利的我自然支持,于家族有害的我坚决反对。元帝任用心腹,一旦得逞,我王家则必遭排挤而门庭冷落,所以支持你清君侧。”

“那夺了御座,对我王氏岂不是更为有利”

王导驳斥道“你糊涂大晋除了我王家,还有江东四大世族,还有和我们一样的北方南渡之势力。元帝打压我们,他们也有兔死狐悲之感,所以置身事外,你起兵时他们袖手旁观,没有支持皇室。可若是咱们要登基夺位,他们就会失去权柄和地位,怎能甘心,到头来必将联合起来一致反对王家。我王家呢,惹起众怒,众叛亲离,只有一败涂地的下场。所以,元帝服软后,你必须要退兵。”

“那现在为何还要退兵”王敦心有不甘,问道。

“当今圣上有了元皇帝的前车之鉴,只是做了些小动作,那也在情理之中。你这样悍然发兵,耀武扬威,更加失去信义,还怎能成功方才宴席上诸人的神色你看不出来吗”

王敦稍作沉吟,问道“他们有什么不对吗”

“当我表明姿态之后,暗中察言观色,发现除了钱凤几个人的脸色阴沉不悦之外,郗温二人面色轻松,还有你的旧部陶侃,两肩突然松弛下来。这都说明,他们是反对你的,只是藏在心里不说而已。”

王敦自叹不如王导高明,佩服得五体投地。

“所谓得江山易,守江山难。咱们琅琊王氏自后汉时算起,到我辈已是第四代,有了今日之显赫来之不易,可要是一招不慎,门庭倾覆只在一夕之间。堂兄,咱们王氏一门上百口,不可不慎呀”

王敦问道“那就没有两全其美之策吗”

王导神秘兮兮,言道“临来前,我思索了一路,想出一个绝佳的计策。对你我而言,可能有些残忍,但对王氏家族则可以左右逢源,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哎呀,我都急死了,你还卖什么关子,快快说来听听。”

王导言道“说可以,但你我要击掌为誓,纵然在斧钺之下,也绝口不提此事。”

二人啪一下击掌,王导便压低声音,说出一条瞒过了世人的不可谓不绝的妙计

王敦如醍醐灌顶“言之有理,看来是我性急了,那明日便撤兵。”

王导沉吟片刻,言道“兵自然要撤,不过既然来了,总得要做些什么,好让圣上知道你的态度。”

“哦,该当如何”

“不是有流民和叛军在当涂一带吗,你大可以纵兵劫杀一番,打着为朝廷平乱的旗号,还可以警示京师附近州郡。还有,圣上暗招地方官员进京,虽说并无大碍,但也得适当提个醒,敦促朝廷收手。这样的话,朝廷的面子保住了,咱们的里子也保住了。”

王敦一想,此计可行,言道“好,那我就先逼迫郗鉴返回徐州,司马绍知道以后,必定会有所收敛,这样他的图谋自然瓦解冰消。”

“没错,就这么办。”王导颔首笑语,突然又想起了什么,问道“北方的苏峻和祖约二人,你可知道”

“何止知道,他们还和我暗通款曲,苏峻在青州招纳流民,祖约凭借其兄祖逖的余部占据寿州。二人招兵买马,势力很大,既不归降赵王石勒,又不臣服司马绍,大有割据自立之势。”

“这就好,堂兄不妨修书一封,试探一下二人的态度,以便今后不时之需。”“好,我也正有此意。”

王导言罢,见大事已定,便欲告辞回府,蓦然发现王敦哪里有些不对劲

此时正是初春,书房里虽有火炉燃着,王导仍觉得寒意阵阵,不住的跺着脚。而王敦额上却是汗涔涔的,不时用香帕擦拭。

“堂兄,你这是怎么了这么冷的天还出汗。”

“不妨,不妨的。近些日子觉得心口沉闷,脑袋昏胀,或许是连日行军劳累所致,调理调理就会好的。”

王导心里一寒,关切道“嗯,可要当心身体,你若是倒了,我独木难支啊。”

“我知道了。”

此刻,书房之外,与宴的宾客没有王敦的指令,谁也也不敢先行告退,便在庭院之中交头接耳,各怀心思,商量起来。

温峤和郗鉴并肩而立,一齐望向书房,书房中灯火通明,里面二人时而凑至一起交谈,时而又在房内踱步。

温峤言道“司徒和大将军在谈论什么,这么久还未结束”

“估摸着是敦劝撤兵,司徒大人毕竟识大体。对了,朝廷不是有意让你担任江州刺史吗怎么突然又成了大将军府的幕僚”

温峤叹道“唉怪我自己呀。大将军清君侧之举,我开始是同情的。结果,他以为我忠心于他,便强行改变旨意,将我留在这里。而此次无缘无故屯兵芜湖,定有不轨之举,我岂能附逆,所以不惜用美人的头颅逼我饮下投名酒。”

“说得对,当今圣上颇有作为,堪为明君,你我二人还要携手同心,辅佐圣朝,不可上了他的贼船,留下千载骂名。”

“郗刺史所言甚是,我此刻正思谋脱身之计呢”

“计将安出”

温峤已经有了主意,一指钱凤,言道“喏,机会就要着落在他身上”

已是四更天,众人倦乏难当,终于发现书房里的灯火熄灭了,王导走了出来。侄子王允之上前掌灯,要送王导回府。

来至巷中,王导见四下无人,悄悄吩咐道“允之,明日大将军便要回军,自然你是要跟着去的,有一句话叔父要提醒你。回去之后,要牢记两桩事情,密切注意你伯父的身体还有这里。”王导指指自己的心窝。

“侄儿回去后定延请名医,好好给伯父开些方子调理调理,不过,这心窝如何诊治,还请叔父明示。”

“心病难医,叔父之意是让你多盯着点他,以免他擅作主张,坏了大事,祸及王门。”

见侄子还是不明此中深意,王导停下脚步,附耳交待了一番

王允之闻言大惊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